抑郁,自己的,患者,病人,精神

提問: 抑郁癥怎么解決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抑郁癥患者在全世界范圍內明顯增多。他們自感十分痛苦,甚至消極厭世。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針對抑郁癥患者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以下幾條自療措施: (1)千萬不要給自己制訂一些很難達到的目標,正確認識自己的現狀,正視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擔任一大堆職務,不要對很多事情大包大攬。 (2)可以將一件大的繁雜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嘗試著多與人們接觸和交往,不要自己獨來獨往。 (4)盡量多參加一些活動,嘗試著做一些輕微的體育鍛煉,看看電影、電視或聽聽音樂等。可以參加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社會活動,如講演、參觀、訪問等,但不要太多。 (5)不要急躁,對自己的病不要著急,治病需要時間。 (6)病人在沒有同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決定,如調換工作、結婚或離婚等。 (7)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然后分析、認識它,哪些是消極的,屬于抑郁癥的表現,然后想辦法擺脫它。 許多種心理治療都能夠有效地治療抑郁癥。心理治療能夠幫助病人分析他們的問題的來源,教會他們如果去應付生活中的各種誘發抑郁癥的事件,教會他們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增加強化和生活滿意度,減少導致抑郁的行為。 有兩種心理治療-認知治療(由貝克首創)和人際治療-被發現對抑郁癥有良好的療效。在認知治療中,醫生幫助病人改變導致抑郁的行為和思維方法。在人際治療中,醫生幫助病人改變人際交往中導致抑郁的行為方式。 總體來看,對嚴重抑郁癥病人,特別是重復發作的病人,要得到滿意的療效,需要抗抑郁藥物(有時候電休克)和心理治療同時使用。 抑郁的中醫治療 對于抑郁癥的治療,千百年來,經過歷代中醫學家的探索,不斷積累總結,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醫特色的治療方法。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或將抑郁癥分為虛證、實證兩大類;或將其分為肝氣郁結、郁久化火、氣滯血瘀、心脾兩虛、陰虛火旺等若干證型。 病之初起,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傷在氣分,多屬實證,臨床表現多為抑郁不暢,精神不振,胸悶脅痛,善太息,不思飲食,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郁為主。《證治匯補·郁證》中提出:“郁病雖多,皆因氣不調,法當順氣為先。”此法既是抑郁癥初起的常見法則,也是抑郁癥治療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則,如病情遷延日久,由氣及血,化火傷陰,病及心脾腎,多屬虛證。治療則分別采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補肝腎等法則。著名的中藥方劑有: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甘麥大棗湯等。針灸治療精神病在我國已有修久歷史,在歷代文獻記載中,約有130個穴位與治療精神疾病有關,如四關穴、十三鬼穴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針灸治療抑郁癥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觀察,取得了可靠的療效,臨床顯效率可達75.2%。 另外,抑郁癥的心理治療,也被歷代醫家所重視,《素問·湯液醪醴論》指出:“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強調心理活動直接影響疾病的病程和預后。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診治抑郁癥患者時,也一再提及“惟怡悅開爽,內起郁熱可平”、“各宜怡悅開懷,莫令郁痹綿延”、“務以寬懷解釋”等,否則郁結不解,徒恃藥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癥的治療必須配以精神的調理,由于抑郁癥病因病機能復雜多樣,治療也要適乎其變,因人而異。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抑郁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抑郁癥的早期診斷及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縱觀歷代中醫學家對抑郁癥癥病因病機的論述,經歷由萌芽到發展,從發展到逐步完善的歷程,從而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總結出一系列的治療法則及方法,繼承和發揚傳統醫學的精華,必將為更多的抑郁癥患者帶來福音。 患了憂郁癥 試試四療法 憂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兩至三倍,患者倍受折磨。下面介紹四種自我療法: 體育療法 鍛煉后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于克服憂郁癥患者共有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做健身操為例,內容包括跑步、跳繩、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續15至20分鐘。散步也可以達到同跑步一樣的效果,專家們建議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在15分鐘內走完。以后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鐘走完4500米。在開始鍛煉時,須經醫生的同意。 營養療法 許多醫生認為,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有專家認為,多疑癥的人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憂郁癥,所以他建議人們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像粗糧、魚等。他還讓患者服一定劑量的復合維生素B。他認為這些都是人們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精神療法 憂郁癥患者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為了改變這種錯誤觀點,洛杉磯精神醫療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動。因三詞的英文字母均以A開頭,故稱。 明白:首先要承認自己精神上憂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言行舉止有無異常,以及感覺思維的差別和身體反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xn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