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耗,恒牙,乳牙,尖牙,原始人

提問: 長智齒影響耳部神經嗎 問題補充: 我長智齒一直長不出,露出一點,頂得吃飯的時候耳朵都有點疼,后來拔除了之后,同側的耳朵又開始耳鳴了,拔智齒和耳鳴有關系嗎? 医师解答: 人類成長的過程中,有兩副牙齒:一副是在出生后萌出的,叫做“乳牙”,此副牙齒只能夠陪伴我們走過快樂的童年生活,6歲左右這些牙齒會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而光榮退休;從 6歲開始到12~13歲期間,乳牙不斷被新長出的第二副牙齒(恒牙)所替換,恒牙共有28~32顆,根據外形和作用恒牙分為四類,即切牙、尖牙(這兩種是我們經常說的前牙)、雙尖牙和磨牙(這兩種是我們經常說的后牙)。隨著人體的發育,這些牙齒不斷萌出,一般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 在原始人類階段,由于粗糙食物的磨耗,牙齒的高度和寬度不斷減少,后面牙齒有足夠的空間依次的向前移動,從而使我們的第三顆磨牙能夠在16歲左右開始萌出;但是現代隨著人類食物日亦精細,牙齒的磨耗日益減少,同時由于咀嚼精細食物對頜骨的刺激降低,使得頜骨慢慢退化,逐漸縮小,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牙齒萌出空間不足,智齒的萌出時間也相應的推遲到成年之后,也就是18~30歲之間,由于一般認為這個階段是智力發育的高峰時期,所以人們常常稱這顆牙齒叫做“智齒”,也就產生了“智齒”的說法。 許多學者調查研究證明,牙齒阻生、頜骨退化與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即現代文明水平越高,頜骨越退化,導致牙齒阻生的機會越多。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腦的發育不斷增大,頜骨的發育逐漸減小,而且頜骨的減小速度比牙齒的減小速度快,因此導致現代許多人出現牙齒的排列不齊以及牙齒不能夠完全的萌出。另外,在原始人類,牙齒均有高度的磨耗,除了我們正常的咬東西面外,還有牙齒相鄰區域的磨耗。而現代人類由于食品的細化,牙齒相鄰面磨耗程度很小,逐漸造成智齒沒有足夠的間隙萌出。這就是我們的智齒常常不能夠萌出的主要原因。 現代研究表明,之所以智齒的萌出受限,還與智齒萌出時角度的變化,遺傳和血統因素以及全身的病理因素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xnz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